婚姻作为一种平等的、合作共赢的关系,存在的前提是基于某些设定的:双方都有老人需要赡养、都需要有小孩传宗接代、需要劳动力去完成必须的生产活动以及家务劳动,结婚之后双方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付出自己应该的劳动、互相帮助,基于这些设定,结婚才有了它的意义。
撇除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有结果的生小孩不谈,抚养小孩、赡养老人的过程,不可避免的会于生产活动或者个人的其他事务产生冲突,而婚姻带来了另外一个劳动力,可以分担这个风险。虽然说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赡养需求,但总的来说,收益是大于风险的。结婚之后两个劳动力也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,相应的也增加了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。日常生活中有了另外一半的照顾,抵御生存风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。这些都是婚姻关系存在的基础。婚姻是契约,把男女双方强力捆绑在一起,去连带应对风险,去获得共同收益,这就是传统婚姻的意义。
在现代社会,包容性更强,丁克、同性恋等等为什么也要争取结婚的权利呢?两个只是相爱的话,并不一定是要结婚的,结不结婚并不影响双方是否相爱,但是当前的社会制度,对于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来说,在社会层面是没有任何连结的,他(她)不能去继承对方的遗产,不能在需要抢救或放弃抢救的时候签字,在法律层面永远都只能是两个单独个体。只有结婚证才能在社会层面把两个无关的人紧密的连结起来,让对方成为自己遗产的第一继承人,在无法自主的情况下把自己生命的决策权交给对方。这些都是现代婚姻存在的价值。
传统社会或者说农耕时代,婚姻双方限定为异性、且无条件的需要生育小孩,加上男女双方身体条件的不同,劳动分工不同,一旦分开,生活质量可能会非常明显下降。离婚、再婚的沉没成本又很高,导致离婚很少发生。而现今社会,男女双方更加平等,各自都有单独谋生的手段,双方结合并不能产生明显的收益。传统婚姻存在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也逐渐动摇:有经济实力的老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、不需要赡养;观念你的改变,不再强烈需要传宗接代,不生小孩也就没有抚养小孩的需求。传统婚姻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。既然说婚姻是合作关系,那么势必就存在着妥协、退让,当今社会个体意识更强烈,妥协、退让带来的不自由让新生代很难接受,直接导致新生代不愿意有亲密关系。以及结婚之后养育小孩的成本高企,让新生代更加不愿意结婚了。
所以当今社会就是有一部分人不想结婚,另一部分想结婚的人却又不能结婚,这也算是所谓的人间百态吧。